至臻高考 - 武汉高考文化课培训班_艺术生文化课补习_艺考生文化课培训 咨询电话 - 18627717080
招生范围:
山东
河北
福建
广东
海南
重庆
南京
长沙
武汉
至臻艺考文化课 >> 新闻动态 >> 高考补习班历史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近代化历程

高考补习班历史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近代化历程

发布人: 至臻高考 发布日期:
[摘要]鸦片战争后,国门打开,西学东渐,社会巨变,近代中国人开始了向西方学习的历程,这一部分内容是高考考查的重点,本文将对近代中国思想近代化的历程进行梳理,帮助艺考生加深理解。

近代中国对西方的学习,历经“ 制器物—仿制度—学思想文化”三个阶段,在此三阶段中,不同的阶级提出了各异的学习思想。高考对此部分内容的考查,集中在仿制度阶段的维新变法思想、与学思想文化阶段的新文化运动等考点上。题型以选择题为主,非选择题为辅。命题切入点既可能是社会的变迁,也可能是一些思想成果、言论、图表等。接下来,将从学习的阶段与在该阶段提出学习思想的角度进行梳理,帮助艺考生捋清近代中国思想的发展脉络及各阶级在其间所起到的作用。

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林则徐与《四洲志》
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林则徐与《四洲志》

高考补习考点一 地主阶级制器物:“师夷长技以制夷”与“中体西用”

鸦片战争后,中国落败让林则徐、魏源等开明地主开眼看世界,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西方技术来抵御外来侵略,维护君主专制统治。随着太平天国运动发展与二次鸦战后,列强进一步对华经济侵略,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曾国藩、李鸿章等地主阶级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即保存中国旧习,学习外国本领,以此来维护清政府专制统治。艺考生要注意,地主阶级无论是抵抗派还是洋务派,其思想宗旨均是维护清政府的专制统治。对近代地主阶级思想的考查常以时代背景为依托,考查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的思想主张,或立足于社会现实考查洋务运动思想的影响,或通过史料考查对地主阶级思想共性的认识。解答时需要准确把握地主阶级思想主张的不同与共性,具体内容如下。

(1)不同:抵抗派是在鸦片战争的环境下出现的,主要倡导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而且由于各种局限没有付之于实践;洋务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出现,不仅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西方技术的先进,而且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积极将“师夷长技”思想付诸实践,以“自强”“求富”为目标努力践行爱国、救国的方案。

(2)共性:地主阶级向西方学习的思想或者方案,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产生前肩负起时代使命的地主阶级士大夫的时代使命感。他们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在爱国、自强的时代使命驱使下探索着救国救民的道路。从本质上来看,维护的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

考法示例

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之间的保守主义思想的发展,在中国可以说是以魏源开其端,以李鸿章为其鼎盛,以张之洞奠其终。该学者的依据是这些人( )

A.导致了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失败

B.具有狭隘的民族主义

C.以维护清王朝统治为主要目的

D.都是近代保守势力的代表

解析:

找信息 “保守主义思想的发展”

析选项 本题考查近代思想解放潮流。魏源、张之洞均是近代先进的中国人,但该学者称其为保守的人。由所学知识可知,这里的“保守”意为与近代化的发展趋势相违背,故答案为C项。近代化探索失败的根源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与地主阶级的局限性,A项错误。B项不符合材料意思。三人均是主张学习西方的代表,故D项错误。

答案 C

维新派报纸:《时务报》
维新派报纸:《时务报》

高考补习考点二 资产阶级仿制度:“君主立宪”与“民主共和”

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随着甲午战败与《马关条约》的签订,洋务运动失败,“中体西用”思想救不了中国。在此背景下,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维新派,学习“君主立宪”提出变法改革挽救中国。然而维新百日而亡,表明改良道路在半殖半封的中国走不通,于是孙中山为代表的民主革命先行者,提出通过暴力革命推翻封建制度,建立民主共和政府。艺考生要注意,资产阶级维新派与革命派提出的思想,皆是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都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此阶段的考查重点是维新思想。试题常从近代思想的传承性考查洋务思想与维新思想的关系,从时代特征考查维新思想产生的背景、特点、代表人物及主张、影响,通过近现代史学家的描述来考查学生对维新思想的理解。复习备考时,对于维新思想,我们要把握近代化和救亡图存两个核心主题。

考法示例:

[2016全国卷Ⅲ]甲午战后,梁启超提出“诗界革命”,曾赋诗“泱泱哉我中华……物产腴沃甲大地,天府雄国言非夸。君不见英日区区三岛尚崛起,况乃堂矞吾中华!”这反映出“诗界革命”

A.倡导民主革命的思想

B.推动了白话文运动

C.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

D.成为改良思潮的开端

解析:

找信息 “甲午战后”“天府雄国言非夸”

析选项 甲午战争后,为挽救民族危机,梁启超倡导维新变法,即政治改良,而不是民主革命,故A项错误。白话文运动发生在新文化运动时期,与材料时间“甲午战后”不符,故B项错误。甲午战后,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从“英日区区三岛尚崛起,况乃堂矞吾中华”可以看出梁启超的“诗界革命”意在振兴中华、挽救民族危亡,故C项正确。改良思潮形成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而不是甲午战后,故D项错误。

答案 C

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
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

高考补习考点三 新文化运动:前期资产阶级宣传“民主与科学”,后期无产阶级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

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但革命的成果为袁世凯窃取,中国仍旧未能走上独立自主的民互道路,先进知识分子意识到,民主共和道路在中国没能成功,根源在于国民头脑中缺乏民主共和意识。于是,主张思想文化的革新,冲破旧思想就意识,普及民主共和思想来真正实现民主共和。1915年,陈独秀等有识之士以《新青年》为阵地,宣传民主与科学。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救亡压倒启蒙”,陈独秀、李大钊等资产阶级激进派转变为无产阶级革命派,寻求救国救民之路,开始传播马克思主义。艺考生要注意,新文化运动以五四为界,分作两个阶段,前期宣传西方的民主科学,后期传播马克思主义。对新文化运动的考查,主要有以下命题角度:

(1)通过近代思想的传承性考查新文化运动学习的方式和层次。思想近代化历程:器物(洋务运动)—制度(维新思想)—思想(新文化运动)。 对新文化运动的考查,主要有以下命题角度

(2)通过近代思想的传承性考查新文化运动学习的方式和层次。思想近代化历程:器物(洋务运动)—制度(维新思想)—思想(新文化运动)。

(2)通过史料切入考查新文化运动中对于中西方文化的态度的评价。

进步性:①猛烈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②中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受到民主与科学的洗礼。③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④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局限性:①五四运动以前的新文化运动带有明显的历史局限性,突出表现在局限于知识界,没有与工农群众的斗争相结合。②新文化运动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着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倾向。

考法示例:

[2016天津文综]直到1917年初,《新青年》在答读者问时还这样写道:“社会主义,理想甚高,学派亦甚复杂。惟是说之兴,中国似可缓于欧洲,因产业未兴、兼并未盛行也。”《新青年》之所以这样回答,主要是因为     

             

A.尚未看到社会主义实践成果

B.中国经济落后于欧洲

C.社会主义理论学派复杂

D.对社会主义持怀疑态度

解析:

找信息 “理想甚高,学派亦甚复杂”

析选项 由材料中“理想甚高,学派亦甚复杂”“似可缓于欧洲”“产业未兴、兼并未盛行也”等信息可以看出,《新青年》对社会主义持怀疑态度,其原因是当时社会主义主要停留在理论层面,并未在实践层面取得成果,故本题选A。B、C、D三项都是对材料的片面解读,均排除。

答案 A

总而言之,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是一个由浅入深,一步步深入思想核心的过程,也是从学习西方资本主义走向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过程,更是从维护专制统治到追求民主制度再到争取民族独立的过程。艺考生要注意各阶段思想间的纵向联系,以及各思想的提出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